袁隆平推出“袁夢計劃” 開發耐鹽堿地水稻
日期:2020-07-01 / 來源:http://www.m1664.cn/news/146.html
好吃好吃……”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3日在三亞端著剛剛出鍋的“袁蒙大米”吃了起來,連說多個“好吃”。記者與一眾參會嘉賓也品嚐了這款耐鹽堿地水稻大米,口感獲得眾人稱讚。
13日,正在三亞工作的袁隆平,在工作間隙與阿裏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推出“袁夢計劃”,未來3年,在內蒙古興安盟合作開發耐鹽堿地水稻種植20萬畝,讓當地水稻種植戶收入實現翻番。此前,袁隆平團隊在內蒙古興安盟試種的1000畝耐鹽堿地水稻大米,已上線阿裏巴巴平台,袁隆平親自為大米起名“袁蒙大米”,意為“圓夢”。
作為“雜交水稻之父”,袁隆平的兩大夢想眾所皆知:一是“水稻比人高,禾下可乘涼”,即水稻畝產過1000公斤,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。二是“雜交水稻覆全球”,解決全世界的糧食安全問題。
袁隆平13日在三亞“袁夢計劃”現場表示,在鹽堿地上種水稻,是他的第3個夢想,這一技術既可改良鹽堿地和沙漠地區的生態環境,又可為沙漠地區的貧困人口解決口糧問題,並實現種植戶收入翻番。
據了解,我國鹽堿地總麵積數億畝,主要分布於西北、華北、東北和濱海地區。袁隆平院士的耐鹽堿地水稻技術,目前已在內蒙古、山東和新疆小範圍試種。
根據雙方此前約定,袁隆平院士站負責種植技術推廣,阿裏巴巴負責科技農場搭建和產供銷體係打通。
2019年9月,內蒙古興安盟1000畝鹽堿地水稻基地完成試種測產,平均畝產達508.8公斤。該基地PH值接近9,鹽度高於千分之六,屬於寸草難生之地。如今,這裏不僅長出了水稻,試種結果還大大超過了袁隆平提出的鹽堿地畝產300公斤以上的目標。
據農業農村部稻米檢測中心檢測,“袁蒙大米”的食味值達到90分——大米食味值是對食用大米的外觀、香味、口感的綜合打分。
據了解,內蒙古耐鹽堿地水稻種植,每畝地改良成本約1萬元,且10年內不需再進行土壤改良投入,已具備進行大規模推廣的可行性。
13日,正在三亞工作的袁隆平,在工作間隙與阿裏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推出“袁夢計劃”,未來3年,在內蒙古興安盟合作開發耐鹽堿地水稻種植20萬畝,讓當地水稻種植戶收入實現翻番。此前,袁隆平團隊在內蒙古興安盟試種的1000畝耐鹽堿地水稻大米,已上線阿裏巴巴平台,袁隆平親自為大米起名“袁蒙大米”,意為“圓夢”。
作為“雜交水稻之父”,袁隆平的兩大夢想眾所皆知:一是“水稻比人高,禾下可乘涼”,即水稻畝產過1000公斤,保障國家糧食安全。二是“雜交水稻覆全球”,解決全世界的糧食安全問題。
袁隆平13日在三亞“袁夢計劃”現場表示,在鹽堿地上種水稻,是他的第3個夢想,這一技術既可改良鹽堿地和沙漠地區的生態環境,又可為沙漠地區的貧困人口解決口糧問題,並實現種植戶收入翻番。
據了解,我國鹽堿地總麵積數億畝,主要分布於西北、華北、東北和濱海地區。袁隆平院士的耐鹽堿地水稻技術,目前已在內蒙古、山東和新疆小範圍試種。
根據雙方此前約定,袁隆平院士站負責種植技術推廣,阿裏巴巴負責科技農場搭建和產供銷體係打通。
2019年9月,內蒙古興安盟1000畝鹽堿地水稻基地完成試種測產,平均畝產達508.8公斤。該基地PH值接近9,鹽度高於千分之六,屬於寸草難生之地。如今,這裏不僅長出了水稻,試種結果還大大超過了袁隆平提出的鹽堿地畝產300公斤以上的目標。
據農業農村部稻米檢測中心檢測,“袁蒙大米”的食味值達到90分——大米食味值是對食用大米的外觀、香味、口感的綜合打分。
據了解,內蒙古耐鹽堿地水稻種植,每畝地改良成本約1萬元,且10年內不需再進行土壤改良投入,已具備進行大規模推廣的可行性。
作者:www.m1664.cn
上一條:外圍局勢影響 豆類漲跌不一
相關標簽:
相關新聞Related
- 農牧業生產形勢穩中向好 2020-11-20
- 荒地變良田 農民心裏甜 2020-11-20
- 注重長效管護 讓鄉村美麗常駐 2020-11-20
- 農高會上,創意為農業賦能 2020-10-31
- 黑科技越來越多 數字農業大步向前 2020-10-31
- 農業農村部部署台風“莫拉菲”防禦:加強監測預警 2020-10-31